新中國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通車,西南人民近半個世紀的夢想成為現(xiàn)實。如今,這條鐵路運營將近70年,各項功能逐步減弱,為傳承歷史文脈,讓成渝鐵路發(fā)揮新的作用,老成渝鐵路將迎來“變身”。
背景:運營近70年功能逐步減弱
作為新中國自主修建的第一條鐵路,成渝鐵路重慶站至江津段現(xiàn)狀為單線鐵路,線路長度65.08公里,既有車站10個。該項目起于渝中區(qū)重慶站,向西南經(jīng)九龍坡區(qū)、大渡口區(qū),止于江津區(qū)江津站,運營近70年。
隨著重慶樞紐客運系統(tǒng)的逐步完善,成渝鐵路重慶站的干線普速客運功能將由重慶西站承接,成渝鐵路主城區(qū)段不再承擔長途客運功能;貨運布局逐步外移,沿線重慶電廠、重鋼集團已相繼搬遷,貨運功能亦在逐步減弱。
為了傳承歷史文脈的同時,讓成渝鐵路發(fā)揮新的作用。經(jīng)過充分研究論證,重慶市政府與國鐵集團形成共識,決定實施成渝鐵路重慶站至江津段改造工程。
線路:增建二線形成雙線運輸 設15個站點
重慶站至江津站段既有車站10個,增建二線后將設站15個,包括重慶站、鵝公巖、黃桷坪、義渡古鎮(zhèn)、茄子溪、釣魚嘴、伏牛溪、小南海、銅罐驛、西彭、黃磏、圣泉、江津站,另外還預留大渡口、金鰲2個車站。本項目工程投資約93.8億元,建設總工期3年。
項目改建方案在總體保留既有線的基礎上,對既有單線進行病害整治和增建二線擴能改造,形成雙線運輸,最大化保留歷史現(xiàn)狀,減少工程投資。改造前既有線長65.08公里,改造后為雙線鐵路,鐵路等級為Ⅰ級,線路長61公里,橋隧比重17.01%,設計速度目標值80公里/時。
改造后客運采用站站停列車、一站直達(大站交錯停)列車、普客列車混合開行,兼顧城市組團間快速通勤需求和沿江慢速旅游觀光功能(全線旅游觀光列車開行時間約60分鐘);貨運采用直達列車、摘掛列車混合開行。
難點:既有線改造 存在4大難點施工難度大
“該項目是既有線改造,施工難度很大。”相關負責人指出,一是該線路大范圍位于“兩江四岸”地段,對景觀、環(huán)境要求高。在實施工程改造的同時,還要兼顧保護長江母親河、盤活大量土地資源、提升城市顏值、打造靚麗濱江景觀等目標。二是沿線站點配套交通設施不足,改造方案要充分對接城市規(guī)劃,實現(xiàn)站點與公交、出租車、網(wǎng)約車、社會車輛、城市軌道的便捷換乘;三是線路位于城市建成區(qū),要采取措施降低對城市的影響,減少噪聲、不擾民;四是沿既有運營單線施工既要確保既有線安全和運營,還要顧及施工安全。
就拿九龍坡區(qū)銅罐驛鎮(zhèn)境內(nèi)的馬柑樹隧道來說,該隧道全長966米,隧道地質條件較差,存在順層影響。距離既有鐵路路基不足50米,臨近既有高邊坡,隧道洞身上方存在高壓鐵塔,施工難度較大。沿途還包括黃桷坪二號隧道、新湯家沱隧道和黃桷坪雙線特大橋等重難點工程。
為此,重慶鐵路投資集團提出將加快勘察設計,加快征地拆遷工作,加強建設資金管理,進一步強化施工組織,強化質量安全管理,積極營造齊心協(xié)力、頑強拼搏、大干鐵路工程的濃厚氛圍。
沿途:一站一風景 站站有特色
未來,坐上成渝鐵路“穿越”歷史與現(xiàn)代,將成為重慶旅游的一張新名片。
據(jù)了解,本次成渝鐵路重慶站至江津站段改造工程本著保護歷史、傳承文化的原則,最大限度保留成渝鐵路原有風貌。既有單線原則上保留原有線型和歷史風貌,僅對既有路基、橋梁、隧道的病害按照“修舊如舊”的原則進行整治;增建二線按照“兩江四岸”整治提升要求,進行景觀通廊設計和打造。
重慶站至江津站段串聯(lián)了龍鳳寺、鐵路博物館、重鋼工業(yè)博物館、馬桑溪古鎮(zhèn)、釣魚嘴人文藝術半島、銅罐驛古鎮(zhèn)、銅罐驛天主教堂等一批景點,可謂“一站一風景、站站有特色”,成為一條沿江旅游觀光線、城市鐵路公交。
意義:傳承歷史文脈 增強交通功能
作為市域公交化鐵路,站點設置將與城市軌道交通、公交、出租車、社會車輛等多種交通銜接,實現(xiàn)“四網(wǎng)”融合發(fā)展,其中,重慶站與軌道交通18號線,城軌快線26、27號線無縫換乘;黃桷坪站與軌道交通18號線無縫換乘;義渡古鎮(zhèn)站與軌道交通12號線無縫換乘;茄子溪站與軌道交通18號線無縫換乘等。
同時,該項目還串聯(lián)了渝中區(qū)、九龍坡區(qū)、大渡口區(qū)、江津區(qū),江津站至重慶站約需1小時,可形成江津區(qū)至重慶中心城區(qū)的快速通道。不僅如此,該線路可覆蓋人口約127萬人,沿途的15個站點將發(fā)揮TOD站點的作用,成為沿線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之一。
通過改造后的成渝鐵路,將實現(xiàn)“增強交通功能、傳承歷史文脈、開發(fā)旅游資源、提升城市品質”的效果。